在浏览器内将视频转GIF,无需上传,速度飞快
使用 ffmpeg 生成高质量GIF,全是技巧和折磨
上周五写一个材料的时候,需要插入几个 GIF 演示动图。一开始我熟练的打开终端,使用了我这段祖传 ffmpeg 生成高质量 GIF 的命令:
ffmpeg -i scr1.mov -vf "fps=10,scale=320:-1:flags=lanczos,split[s0][s1];[s0]palettegen=max_colors=255[p];[s1][p]paletteuse" -loop 0 output.gif
但是转换过程不太顺利,因为输出的 GIF 文件太大了,我不得不去精细地调整参数,把各种骚操作都尝试一遍,包括但不限于:
- 剪辑视频:在
-i
前插入想要的时间范围-ss 00:00:00 -to 00:00:05
- 调整分辨率:
scale=320:-1
表示宽度 320,高度自动 - 加速视频:
setpts=PTS/2
两倍速 - 调整颜色数量:酌情降低
max_colors=255
- 去掉 GIF Dither:屏幕录像一般不需要颜色抖动,可以在
paletteuse
后面加参数dither=none
- 分两步骤生成:先对原视频剪辑、加速、缩放,生成临时的视频文件后,再走 GIF 转换逻辑。这样 ffmpeg 会快很多。
- and more
技巧很多,但是操作起来要来回在终端、文件管理器之间切换。虽然看起来很 Geek,但是真的浪费时间。
做成在线工具
其实很早之前就想把 ffmpeg 的指令生成过程,做成在线工具,并且可以在浏览器运行。一方面,可视化配置参数很舒服;一方面省了安装 ffmpeg 和复制路径的麻烦事。
但是对生成 GIF 这件事而言,知道那么多魔法咒语,好像没啥用,还显得非常 nerd。
所以上周五,我决定单独把 视频转GIF 这件事情,直接做到网页中,并且将那些精细的调整功能、观察文件大小的功能,都。
于是就有了这个 🔨 video-to-gif 的小工具
但是方案落地也走了挺多弯路。
GIF 的生成包括解码原视频、生成色板、编码为GIF三部分。
一开始是直接让 ffmpeg.wasm 一步到位解码视频+编码 GIF ,奈何 wasm 解码速度太差。后来改成 video 抓画面,再到改成 WebCodec 超高速解码。然而解码也分很多步骤:解析 mp4 文件、配置解码器、抽取要解码的数据块、进行解码、根据坐标变换修正图片。
而 GIF 编码这部分,虽然 ffmpeg.wasm 已经很快,但是其加载出错的时候还得有 JS 兜底方案。一开始用的 gif.js ,因为其未暴露颜色数量控制能力,改成了 modern-gif
使用 WebCodec 解码视频、抓帧
WebCodec 是一个很新的浏览器 API(Chrome >94,2021年9月的版本;Safari 16.4,2023年3月版本)。 它允许开发者直接解码视频帧,而不需要依赖任何外部库。并且还能得到系统级的加速,减少对浏览器内存的占用。
但是使用这个东西,并不是直接把 mp4 文件丢进去就可以了。完整的过程包括:解析 mp4 文件、配置解码器、抽取要解码的数据块、进行解码、根据坐标变换修正图片。
实现的过程我参考了这些项目:
并且还有使用 mp4box.js 的 FileReader 工具 来分析文件。
使用 mp4box.js 加载文件
视频文件 mp4/mov 只是一个“容器”,它存储了视频、音轨、文件描述等信息。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将里面的“解码器参数”和“视频数据”抽取出来。
安装 mp4box.js 库: pnpm install mp4box
然后使用下面代码,可以解析文件
import MP4Box from 'mp4box'
// 此处 file 是一个 Blob 对象
async function decodeMp4File(file) {
const mp4boxInputFile = MP4Box.createFile();
// 方便后面用 await 等待
const mp4InfoPromis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mp4boxInputFile.onReady = resolve
mp4boxInputFile.onError = reject
})
// 读取文件并解析
const buffer = await file.arrayBuffer()
buffer.fileStart = 0 // 这个很重要,mp4box.js 需要知道每一个 Buffer 相对原始文件的位置(因为它可以跳着解析 mp4)
mp4boxInputFile.appendBuffer(buffer)
// 等待 mp4box 获取文件信息
const info = await mp4InfoPromise;
const track = info.videoTracks[0];
let description; // 视频解码器的配置参数,是 Uint8Array
{
const DataStream = MP4Box.DataStream; // mp4box.js 内置了一个魔改版的 DataStream 包
const trak = mp4boxInputFile.getTrackById(track.id);
for (const entry of trak.mdia.minf.stbl.stsd.entries) { // 跟着 MPEG 标准走就对了,信息是藏在这个 mp4 box(数据盒子)里
if (entry.avcC || entry.hvcC) { // hvc 是 H.265 格式的文件; avc 是 H.264 的
const stream = new DataStream(undefined, 0, DataStream.BIG_ENDIAN);
if (entry.avcC) entry.avcC.write(stream);
else entry.hvcC.write(stream);
description = new Uint8Array(stream.buffer, 8); // 去掉前8字节,也就是 mp4 的 box 的头
break;
}
}
if (!description) throw new Error('no video description')
}
}
初始化解码器
以上我们得到了这个 MP4 文件的编码参数,接下来就可以请出 VideoDecoder 解码器来获取画面了。
和视频回放不同,解码器会以最快的速度,将画面帧 VideoFrame 对象 一个个的取出来给你。你要做的就是在一个回调函数里处理它,并且得及时 .close()
释放画面帧的资源。
初始化解码器,需要这些信息:
output
回调函数,告知如何处理解码得到的画面error
出错时候的回调函数- 从 mp4 里解析得到的解码器信息(尤其那个
description
很重要)
const decoder = new VideoDecoder({
output(inputFrame) {
// 此处就是回调函数,需要及时处理 VideoFrame 对象
// 你还可以知道这一帧的时间戳、持续时间
const timestamp = inputFrame.timestamp / 1e6 // 单位是微秒,我们换算成秒
const duration = inputFrame.duration / 1e6 // 单位是微秒,我们换算成秒
// 比如我会准备一个临时的 canvas,将画面绘制下来,然后释放画面帧的资源
// 备注: VideoFrame 是可以安全传送给 Worker 处理的,这部分逻辑其实可以挪到 WebWorker 里
ctx.clearRect(0, 0, canvas.width, canvas.height)
ctx.drawImage(inputFrame, 0, 0)
const data = ctx.getImageData(0, 0, canvas.width, canvas.height)
// TODO: 处理 data
// 画面帧使用完记得释放资源!(如果是 Worker 里处理,则在 worker 调用)
inputFrame.close();
},
error(error) {
// 处理错误情况
},
});
// 使用前面解析的信息,初始化解码器
decoder.configure({
codec: track.codec,
codedWidth: track.track_width,
codedHeight: track.track_height,
description,
hardwareAcceleration: 'prefer-hardware',
});
抽取视频流,解码画面
视频画面数据,是由一大串的数据包构成的。具体的拆包方式、码流格式等标准很复杂,要去理解就太麻烦了。 幸运的是, mp4box.js 已经提供了实用的方法,帮你找出那些数据包,你要做的就是,将数据包转发给 decoder 去解码画面。
我们只需要配置一个回调函数,然后让 mp4box 开始监测视频轨道的数据,一旦解析到数据包就触发回调,去解码画面。
mp4boxInputFile.onSamples = (track_id, unused, samples) => {
let i = 0
// samples 就是那些数据包
for (; i < samples.length; i++) {
const sample = samples[i]
const timestamp = sample.cts / sample.timescale // 单位是秒
// 将数据包转发给 decoder 去解码
decoder.decode(new EncodedVideoChunk({
type: sample.is_sync ? "key" : "delta", // 类似关键帧的概念...
timestamp: timestamp * 1e6, // 单位换算
duration: sample.duration * 1e6 / sample.timescale,
data: sample.data,
}))
// 等待解码完全结束,也就是所有的画面都解码完成了,然后就可以关闭 decoder 了
await decoder.flush();
decoder.close();
}
}
// 配置 mp4box 自动拆解视频轨道的数据包,然后开始处理文件。
mp4boxInputFile.setExtractionOptions(track.id, null, { nbSamples: Infinity });
mp4boxInputFile.start();
onSamples 这个回调会在 mp4box.js 拆解完文件后调用。具体数据包的格式可以参考 他们的文档。
里面有一个 unused
参数,没啥用,等同于 setExtractionOptions
时候传入的第二个参数,也就是 null。
跳过前后,只解码一个时间范围
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某一些时间范围的画面,不需要解码整个文件。此时可以考虑跳过部分 sample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 mp4box 文件对象提供了 seek(time, useRap=false)
的方法,但是在我们这个场景下没有用。
它返回的是你需要额外下载的文件数据,从哪里开始。如果你在做按需分块加载视频的功能,那么可能有点用(还记得一开始那个 buffer.fileStart
和 appendBuffer
么?)。然而我们这个场景下,可以读取到 整个文件,因此没有追加加载文件数据的情况。
由于我们是整个文件、整个视频轨的解码,因此 onSamples
能够拿到所有视频数据包。所以我们只能在回调里,根据规则跳过一些 samples。
前面代码的循环中,我们读取到了数据包的画面时间戳 timestamp
,因此可以在利用 break
语句,跳过结束时间之后的画面解码。
但是,跳过开始时间之前的画面,还额外有一些技巧。以下是我使用的代码:
// start 就是我们要截取的开始时间(秒)
const start = 2.1;
while (i < samples.length && ((samples[i].cts + samples[i].duration) / samples[i].timescale < start)) i++;
while (i > 0 && !samples[i].is_sync) i--;
正如我们在播放器里拖动进度条,不一定能完美跳到那个时间点一样。为了压缩数据,一个视频帧画面,可能依赖了前面N帧的画面,因此要解码这一帧,我们得从它依赖的最前面的帧开始解码。
上面代码在找到当前时刻的数据包后,还回溯找到最近的关键帧,作为解码的起点。通过 is_sync
可以确定是否是关键帧,我们从那里开始解码就行了。
但是这就结束了么?
说到这里,还得补充一个细节,就是 数据包不一定是按照画面呈现先后排列的! 比如坂本同学反复横跳,对视频压缩算法而言,它可能会倾向于把相似的画面放在一起压缩 —— 只需要播放给你时调整画面顺序就OK了。
考虑到 mp4box 应该是按照解码顺序来切割的,因此我们用 break
语句提前结束解码,可能导致一些画面的丢失。一个调整方式大概是
-
在
for
循环之前准备一个标识变量let waitingForEndKeyFrame = false;
-
在
decode
方法之后,补充检查这个标志,解码最后一个必须的关键帧之后再退出循环:if (timestamp > end) waitingForEndKeyFrame = true; if (waitingForEndKeyFrame && sample.is_sync) break;
更多关于呈现顺序的事情,可以去搜索 PTS(呈现时间)、DTS(解码时间)这些信息,以及 mp4 标准里关于 ctts、dtts 等的定义。
由于 mp4box 已经有处理过,所以我们可以用 sample.cts / sample.timescale
直接获得时间戳。
幸运的是,W3C 标准已经要求 VideoDecoder 的 output 回调,按照画面帧的呈现顺序依次调用(标准文档)。 这帮我们省了很多事情,直接一帧帧地使用就行了。
(翻译自W3C)VideoDecoder 标准要求输出画面帧地时候,按照呈现顺序输出。因此在对接一些编解码器同时,用户代理(也就是浏览器)还需要额外对数据做排序,以符合呈现顺序。
解决手机录像,画面颠倒的问题
虽然对电脑录屏等场景,视频轨道的 width、height 等同于视频的宽高。但是,在手机录像等场景中,有可能视频的 width 其实对应的是画面高度,而且还上下颠倒了。
在视频轨道信息 track
里,有一个 matrix
字段,它存储的是一个 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(的前6个参数)。
将解码结果画到画布时,你得根据这个矩阵做个变换,才能看到正确的画面。
在 HTML Canvas Context 中,有一个 setTransform(matrix)
的方法,可以在绘制画面之前调用,从而将原始坐标
然而 track.matrix
存储的是32位定点数(也就是要除以65536才是真实的值),而且其存储顺序和 HTML Canvas 的矩阵参数顺序不一样。它存储的顺序是 [a, c, e, b, d, f]
。
因此回到最开始解析 description
的地方,我们像这样可以计算 Canvas 绘图时使用的 变换矩阵:
let transform: DOMMatrix
const [a, c, e, b, d, f] = Array.from(track.matrix.slice(0, 6), (x: number) => x / 65536) // Fixed-float number
const matrix = new DOMMatrix([a, b, c, d, e, f])
// 使用矩阵乘法,计算真正呈现的画面宽高(不太严谨,但是够用)
const videoWidth = Math.abs(a * track.track_width + c * track.track_height)
const videoHeight = Math.abs(b * track.track_width + d * track.track_height)
// 备注:你可以看情况用到 canvas 上
// canvas.width = videoWidth
// canvas.height = videoHeight
// 为 Canvas 计算变换矩阵
// 注意:这里变换过程要倒着读,详情参考矩阵的乘法的顺序
transform = new DOMMatrix()
.translate(resizeWidth / 2, resizeHeight / 2) // 4. 从原点移动回去整个画布上
.scale(canvas.width / videoWidth, canvas.height / videoHeight) // 3. 此时画面已经摆正,按照 canvas 的需要缩放画面
.multiply(matrix.inverse()) // 2. 按照 matrix 旋转画面(求逆的必要性懒得查标准了)
.translate(-track.track_width / 2, -track.track_height / 2) // 1. 将画面平移到原点中央
以及在绘制画面帧的时候,像这样处理:
ctx.resetTransform()
ctx.clearRect(0, 0, canvas.width, canvas.height)
ctx.setTransform(transform)
ctx.drawImage(inputFrame, 0, 0)
这样子,就可以解决手机拍摄的视频可能发生旋转的问题了。
我猜测可能是手机为了减少画面数据处理的繁琐性,选择了直接将传感器的数据送给视频编码器,然后再通过 MP4 的 matrix 让播放器负责变换画面。 只能说 mp4 是一个神奇的格式。前面提到的 ctts 之类的东西,还能用于手机的慢动作视频变速播放(很多手机调整变速范围时,不需要重新编码,就是靠 mp4 的这些神奇功能实现的)。 虽然很灵活,但也苦了播放器的开发者了。
最后
说到这里,复杂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。有了 WebCodec 极速解码画面,结合一开始祖传的 ffmpeg 指令,就能快速转换视频为高质量 GIF 了。具体的说,就是将画面原始 RGBA 二进制数据导入到 ffmpeg,让它用特定参数去识别,就可以用了:
ffmpeg \
-f rawvideo -pix_fmt rgba \
-video_size ${canvas.width}x${canvas.height} \
-framerate ${自己看着办} \
-i temp.bin \
# 。。。此处加祖传参数
实测发现 wasm 做 GIF 的调色板生成、编码压缩,速度是比 JavaScript 的库更快的。而且还能用 ffmpeg 的各种神秘小参数。
以防万一没看到前面链接,这里再贴一次:
- 在线体验: https://lyonbot.github.io/video-to-gif/
- 代码(欢迎 Star): https://github.com/lyonbot/video-to-gif
最最后,碎碎念一段 Signal
这次使用的是 SolidJS、UnoCSS、Vite 的方案,开发体验还是很不错的。
曾经还想写一篇文章聊聊 SolidJS Signal 的概念多牛皮,但是正逢上 Vue 党狂吹 Signal 的那段时间,外加自己比较懒(重点),所以就鸽了。
我感觉Signal的重点,不是响应式、Proxy之类实现方式的问题(s.js 和 SolidJS 通过 Accessor 函数来读写变量虽然丑,但也不是致命点),而是「计算作用域」的概念。 基于「计算可以嵌套」的特性,把一个UI组件/类实例…视为一个域,然后里面的属性/子元素,又划分为更细粒度的子域,从而实现真·超细粒度响应式更新。
配合趁手的写法(无论是 Vue 的模版语言编译器,还是 SolidJS 魔改的 JSX,还是 createEffect 嵌套 createEffect 的写法……都可以), 让子计算的创建足够简单容易,就能体会到 Signal 这种范式有多么潇洒。
也许很适合低代码?(emmm,虽然我们团队的低代码项目走向已逐渐离谱,想那么多已经没落地的机会了)(又是一个之前想写但是鸽了的东西)
再说吧,咱最近主打的就是一个 P人属性大爆发。